专业品牌
zhuanyepinpai

最新资讯

案例札记 您当前的位置:专业品牌 >> 案例札记

家的搬迁与心的融入——易地搬迁社工介入困境未成年人社区融入案例
发布时间:2022-05-25 16:47:00| 浏览次数:

作者:曾爱平       单位:铜仁市帆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原创申明:转载需标明出处,未标标注出处或商业用途将追究法律责任

一、案主基本情况

案主杨某某(以下简称案主),男,11岁,现在在兴隆小学读四年级,由于家庭享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政策,从乡下老家搬迁至兴隆社区。父母离异,案主父亲在外省务工,母亲与家中没有联系,与案主也很少联系,案主由奶奶照顾,属于留守儿童。奶奶丧偶多年,且年纪较大,对案主照顾有限。

2021年,社区引进社工服务后,案主成为社工的案主。在社工为其提供服务过程中,发现其性格内向,每天情绪低落,在参加社工开展的活动中社工发现与其他同年级同班的同学基本没有交流,学习积极性低,学习差。

二、案主的需求

(一)学业压力大

案主当前处干小学学习知识的关键时期,因转学时间不久,在学校不适应老师同学,学习成绩下降明显,导致学习压力大。社工在案主家中入户时观察到案主做作业慢,正确率低,错别字多。

(二)朋辈支持不足

案主短期内经历了搬家、转学、父母离异等重大事件,导致性格变得孤僻,每天学校和家两点一线,没有关系融洽的朋友。在参加社工开展的活动时与同班同性同学都没有交流,独自一人坐在一旁。

经过分析,案主的学业压力大和朋辈支持不足,与案主的社区适应状况相关,案主的学业问题导致了案主的白信心不足的情况出现,进而影响案主构建自身的支持系统。因此社工可考虑:一方面,促进案主的学业情况的改善,进而增强案主的融入新社区生活的信心;另一方面:提升案主的人际交往能力,促成案主完善朋辈支持系统,增强社会支持,从而综合改善案主的情况。

三、服务目的目标

(一)服务目的

案主的学习成绩得到提高,其学业压力隆低,同时提升案主的人际交往能力,案主有能力在社区内交到朋友。

(二)服务目标:

1.案主学习成绩提高,作业正确率达到90%以上;

2.帮助案主降低学习压力;

3.通过社工介入,案主能够结交至少2个朋友。

四、理论视角

社会支持网络,指的是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

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个人所拥有的资源又可以分为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个人资源包括个人的自我功能和应对能力,后者是指个人社会网络中的广度和网络中的人所能提供的社会支持功能的程度。以社会支持理论取向的社会工作,强调通过干预个人的社会网络来改变其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特别对那些社会网络资源不足或者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不足的个体,社会工作者致力于给他们以必要的帮助,帮助他们扩大社会网络资源,提高其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

本案中,社工考虑通过增强案主信心、提升人际互动能力等方法,引导案主完善社会支持网络,增强案主的社会支持,从而更好的融入新的社区生活。

五、介入计划目标计划

(一)案主学习成绩提高,作业正确率的90%达到以上。

1.社工运用专注、聚焦等技巧,在对案主进行课业辅导时让案主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视。在作业讨论中聚焦问题,提高案主解题能力。

2.社工通过自我披露技巧,达到能与案主拉近距离,更愿意与社工交流,使案主减缓学习压力的目的。

(二)案主的学习压力降低。

社工运用情绪疏导技巧帮助案主缓解心理压力,志愿者老师辅导其完成课后作业,缓解学习压力。案主能结交至少两个朋友。

1.社工鼓励案主与同班同学进行作业讨论,同时引导案主与同学、社工之间讨论兴趣爱好等课外话题。

2.社工在与案主交流时积极寻找案主自身优点并给予正面回馈,提高案主自尊和能力感。

六、介入过程

(一)建立专业关系,精准评估需求。

社工在开展服务中观察案主表现,确定案主需要帮助后,与案主澄清身份,向案主区别社工与老师之间的差异。社工采用专注、倾听、同理心等技巧收集信息,了解案主的问题与需求,通过鼓励、及时回应等方式与案主建立关系。与案主谈话后得知其现在学习成绩差,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朋友。随后社工通过走访案主奶奶后得知,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从熟悉的老家搬迁到陌生的社区,与以前相熟的同学们分开,在社区找不到朋友,小学四点级需要学习的知识较多,父母离异,且父亲在外务工,一直跟着奶奶生活,缺乏父母亲的关爱。

经过社区排查与分析,发现案主面临的学业压力大和朋辈支持不足的主要问题,这与案主的社区适应状况相关,因此社工重点介入案主的自信心的增强、人际关系的完善,以促进案主新社区生活的适应。

(二)案主参加社工服务,鼓励案主积极沟通。

考虑到案主缺乏与同伴的沟通,导致案主的性格更加内向,不敢主动与其他人认识,对此社工为案主搭建社交平台在社区开展相关小组、社区活动,邀请案主参加。在参加的过程中,社工鼓励案主与其他成员沟通,帮助案主逐渐接受其他人员。

(三)看到变化,增强信心。

在开展服务之余,社工采取不定期的入户探访以及电访,通过其奶奶了解在接受服务过程中案主有哪些变化,针对正向改变积极反馈,使其深化,对其产生的负面思想及时纠正。在服务过程中,不仅社工要对案主进行开导教育,主要照顾者也要学习新的教育方法。由于案主年龄性别特殊,照顾着在其生理心理上的引导至关重要,社工积极与其奶奶沟通,避免隔代观念差异导致案主往坏方向发展。

(四)巩固改变,增强自我效能。

社工通过指导案主课业辅导,提高了案主学习成绩,使其课后作业正确率达到90%以上,在其学习成绩提升后,心态明显改善,性格更开朗了。在学习之余,和同年龄段的同学们都成为了好朋友,甚至与低年级的小朋友都能愉快玩耍。在案主谈及自己心事时,社工通过自我披露技巧,与其分享社工自己的故事,更拉近了社工与案主之间距离。

七、介入成效

(一)取得成效

1.案主学习成绩明显提高,语文写作能力提升明显,课后作业正确率每次都在90%以上。

2.案主通过社工开展的小组、社区活动,性格变得开朗,新结交的朋友达到5个以上。

3.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能想出融洽,积极参与活动,成为社区“小小志愿者",在社工组织的多次活动中充当小帮手。

(二)案主辅导前后变化对比表接受服务前接受服务后

1.学习成绩方面:

介入前:学习成绩差,课后作业正确率50%以下;

介入后:学习成绩中等以上,课后作业正确率90%以上。

2.人际关系方面:

介入前:人际关系差,性格内向孤僻;

介入后:人际关系好,好朋友五个以上,成为“小小志愿者",是社工的好帮手。

八、服务感想及反思

案主的经历与遭遇是本社区的缩影,在社区内,还有很多与案主遭遇相同的闲境儿童,有很多闲境儿童无法被服务到,且没有主动咨询社工的意识,在往后的工作中,应尽可能的为更多困境儿童提供服务,但在开展个案服务时,还是应该遵循个别化原则、注重接纳与尊重原则。

1.个别化原则

每个人都应当有权利和机会发展个性,社会工作者应当尊重服务对象的个体差异,不应当使用一般或统一的服务方法回应他们的独特需要,要充分考虑到服务对象在性别、年龄、职业、社会地位、政治信仰、宗教以及精神或生理残疾状况等方面存在的价值差异,及其与社会主流价值之间可能存在的冲突。尊重个性化需求,充分挖掘个人潜能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

2.注重接纳与尊重原则

社会工作者在开展服务时,要对服务对象理解、接受、肯定、采纳,充分尊重服务对象的想法,满足服务对象的要求,全心全意为服务对象提供理想的服务。

版权所有:铜仁市帆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保留所有版权,镜像等侵权必究。
中心地址: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梵净山社区铜城益站、铜仁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 
中心电话:0856-5225802              邮箱:fanjin2017@qq.com
备案号黔ICP备19005138号    备案图标.png 黔公安备案:52060202000234                       
技术支持:创世网络科技                 网站后台管理

扫一扫,关注我们